植牙以後更要留意植體周圍炎!有關它的成因和治療方式看這裡

對缺牙的患者而言,找牙醫師做人工植牙顯然是不可缺的選項之一,然而由於假牙與金屬牙根不會蛀蝕,故不少人認為植牙手術後就不需要清潔維護,但像自然牙沒有清潔乾淨會促成牙周病一樣,植牙植體長期沒有好好清潔也會使得植周炎,首要的病徵為植牙植體旁邊的牙齦發炎、流血、 齒槽骨地基流失,進而導致人工植體鬆動脫落。倘若想減低植牙手術完發生植周炎的幾率,就一塊來看看有關植周炎的介紹摟!

 

本文提供桃園、桃園、台北牙醫彙整,資料僅供參考,推薦多多比較並且親自向牙醫詢問。

 

為何會發生植周炎?會有哪些病症?

有關植牙植體周圍病症的發展,牙醫師表示可分為兩個階段:在第一階段的時候稱「植體周圍黏膜炎」,牙齦會由於口腔堆積過多牙菌斑而發炎,情況嚴重的話還會有流膿、滲血或是口臭等等病徵,不過因為這時候病徵產生在軟組織表層,照樣有相當大的可能性可以康復;假使患者無積極治療而導致病徵變差,會演變為第二階段「植周炎」,此時病菌已開始掏空和損壞植體骨質區,最終植牙植體難逃鬆動或掉落的命運,而且植周炎很難根治,即使做足療程也很難恢復到本來的模樣。

 

可能會導致植周炎的幾個因素

牙醫師提到,使得植周炎的原因與牙周病很雷同,都是由於沒有維持口腔乾淨,細菌在植體與牙齦交接的地方孳長引發發炎,牙結石跟牙菌斑因而朝下延伸,不停侵蝕破壞骨整合,最後植體就會由於牙骨流失、無法負荷而鬆脫掉落;或者某一些不良的嗜好像是吃檳榔、抽菸等,會損壞牙齦和牙齒、妨礙傷口癒合,一樣為促成植周炎的原因之一。並且,假使患者罹患牙周病、糖尿病又或是骨質疏鬆症,也會由於傷口難以康復及牙骨質散失等原因,細菌因而入侵植體周圍組織而造成植周炎。

 

要如何治好植體周圍炎?

(1)手術型治療

手術型治療包括除去植牙表面的感染與植體周邊的清創,若植體範圍已被侵蝕,則會使用再生膜抑或是骨移植的方法,重新塑造患者的牙骨組織。但假如植周炎的症狀太過於慘重,已經無法藉由手術重構牙骨的話,牙醫師也會考量直接拔掉植牙植體。

(2)非手術型治療

非手術型治療可分雷射治療、機械清創、殺菌治療、抗生素治療,通常而言是治療比較不慘重的植體周圍粘膜炎,不過就算已發展成植周炎,牙醫師一樣會推薦先進行非手術型治療,假如沒辦法復原再選用手術型的方法來治療植周炎。

 

人工植牙後如何進行保養?

首先絕對要做足平常的清潔流程並且維持口腔乾淨。運用跟清潔真牙的時候一樣的清潔方法即可,譬如運用牙間刷、沖牙機、牙膏等。然後就是務必定期讓牙醫師執行臨床清潔,且檢查牙根和骨頭痊癒的情形是否完成原本希望的作用,也務必檢查有沒有咬合層面的困擾與牙根骨頭是否變移。假設沒吸菸或吃檳榔的習慣便可延長人工植牙的使用時限,故推薦大概三個月~半年檢查一次就行。除此之外按時的檢查和詢問,推薦務必讓原本進行人工植牙的牙醫師來檢查,才能達成最優秀的作用。

 

相關資料

牙周病會傳染! 「接吻」就中標 – Yahoo奇摩新聞

牙周病愈嚴重自費機率愈高這些項目都可能要多花錢 – 元氣網

為什麼需要做牙周刮除術?牙醫師帶你快速了解牙周病治療